3招保湿对抗‘异位性皮肤炎’
一名女童4月初时,大腿开始出现水泡、红肿,家长以为是尿布摩擦的关系,没想到范围逐渐扩大至四肢,就医后才发现是异位性皮肤炎。医师指出,异位性皮肤炎一发作起来奇痒无比,搔抓后流汤流水、皮肤结痂变硬,做对3件事,便能缓解不适、减少用药!
最大的特征就是痒
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肤疾病,与基因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好发于婴、幼儿,不会传染。罹患异位性皮肤炎的小朋友通常会合并出现过敏性鼻炎、气喘、过敏性结膜炎等。
随着年龄变化,发作的部位也会改变。婴儿期(两个月到两岁)以头部为中心,脸颊、颈部、头皮出现红色皮疹,并延伸到四肢伸展侧,皮肤有轻微的脱屑和分泌物,抓破会形成痂皮。成人期发作时,湿疹部位以四肢弯曲处为主。
异位性皮肤炎最大的特征就是痒,尤其睡觉时,常因痒而无意识搔抓,导致发炎,增加伤口感染的机率,严重时甚至要住院治疗。由于皮肤常处于慢性发炎,外观干燥、脱屑,变黑、纹路变多,急性时伤口还会有渗出液,流汤流水,影响睡眠质量和情绪,也是异位性皮肤炎难缠之处。
做对3件事 搞定异位性皮肤炎
1.聪明使用类固醇
台大医学院小儿科及临床医学研究所教授江伯伦在《戒吃、戒抓,告别异位性皮肤炎》中指出,临床上所使用的类固醇可依强度区分为七级,强度愈高、使用时间长,副作用也就愈高。
尤其用口服和注射性类固醇治疗异位性皮肤炎应仅只使用于发炎的急性期,并且需经过医师评估用量,江伯伦指出,通常只要少量使用便可改善皮肤症状,如果患者长期依赖类固醇的疗效,恐难避免月亮脸、水牛肩、生长迟缓的副作用产生。
就算是局部擦类固醇药膏,副作用较小,长期下来仍可能产生皮肤萎缩变薄、色素改变、长毛、长痘痘、毛囊炎等不良影响。
既然类固醇会导致各种副作用,能否干脆完全不用?
台大医院皮肤科专任主治医师朱家瑜摇头说,无论是在国内外,局部使用类固醇药膏仍是目前治疗异位性皮肤炎的标准做法,尤其针对大多数轻度的皮肤炎患者来说,最好由医师开立强一点的局部类固醇药膏,尽快抑制发炎后就停用,这种间歇性使用类固醇药膏的做法,可大幅降低长期使用产生不良作用的可能。
但回归源头,如果早从生活保养、降低过敏原著手,就能断开「痒─抓─伤口─过敏─发炎」的恶性循环。
2.远离过敏原是第一要务
九个月内是异位性皮肤炎治疗的黄金期。由于小宝宝出生后最早接触的蛋白过敏原通常来自肠胃道,因此最早的过敏症状还是食物过敏,表现在外即为腹泻和异位性皮肤炎,这时如果能避免食用到诱发过敏的食物,就有机会能完全好起来。
尤其若祖父母、父母和兄弟姊妹有过敏疾病,小宝宝就是高危险群,饮食就更该注意,建议母亲亲自哺乳或用低过敏奶粉,添加副食品时则掌握多样、少量的原则,建立肠胃道对各种食物的免疫耐受性。
孩子到2岁之后,过敏原逐渐从食物过敏转成空气过敏原,例如环境中的尘螨、真菌、蟑螂等,刺激人体内免疫系统,引发后续的发炎反应,尤其若搔抓出伤口导致感染,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免疫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之后就算没有过敏原刺激,也会因免疫系统失衡而发病,增加治疗难度。
3.每天都要保湿 修复皮肤屏障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国际医疗美容医学中心主任邱品齐指出,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天生缺乏一种特殊的脂肪代谢酵素,无法合成皮肤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因此皮肤异常干燥,缺乏保护屏障。如此一来,皮肤易受外在刺激而发炎,就连干燥时特别容易剥落的角质层也会引发一连串细胞激素反应,让人搔痒难耐。
环境的温、湿度对于皮肤症状也有很大影响。冬季温度低时,皮肤变得更干燥,发炎症状加剧,而夏季温、湿度高也会让人抓个不停,因此朱家瑜强调,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应每天擦保湿剂,不但可以改善皮肤干燥情形,更可改善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发炎频率。
至于市售诉求「异位性皮肤炎适用」的保养品,其实只要没有刺激皮肤或引起过敏的成分就可以使用,如果能添加一些抗发炎、舒缓、止痒的成分当然更好。现在更有独特装瓶技术的产品,完全不必添加防腐剂,是很好的选择。
- 上一篇:3阶段呼吸助改善焦虑 2017/4/28
- 下一篇:各项体检初次时间及周期 201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