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理财没有根本的对错,却常让人争个你死我活
感情路上,每个「钱关」都攸关「情关」。从交往时谁负责约会开销,到共同生活后怎么分摊收支,只要谈不拢,山盟海誓马上面临挑战,更别谈要携手共度一生。
美国《钱》杂志(Money)曾针对25岁以上的夫妻做过调查,发现金钱是夫妻争吵的最大课题。美国西契斯特家庭治疗学会(Family Institute of Westchester)创办人贝蒂.卡特(Betty Carter)直指:「婚姻中不变的金科玉律是:谁有经济能力,谁就可以下达命令。」谁有钱,谁讲话就大声的现实,不只是社会的现况,在家里也一样。过度重视金钱分配、斤斤计较「公不公平」,也容易为了钱「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
体检先锋认为,夫妻为了钱吵架,症结绝非收入多寡,而是彼此的「价值观」。「很多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并非没钱,而是金钱观、生活价值观有落差。一旦碰到财务出状况,马上踩到感情的『痛点』,才把感情问题归咎于没钱,」他说。
「夫妻理财没有根本的对错,却常让人争个你死我活,」体检先锋表示。
一个人对金钱的认知,多半来自原生家庭的成长经验,几十年来根深柢固,绝非婚后一时半刻就能改变。更何况,同样的行为往往因为婚前婚后身分转换,带来截然不同的解读和感受。比如另一半生性节俭,本来是婚前看到的「优点」,婚后却变成枕边人对家用多所挑剔,勤俭美德瞬间转为「小气」。若未事先意识到这些,对彼此多些理解和包容,婚姻路会走得很辛苦。
LESSON 1:财产怎么分?
厘清「钱事」的第一课,绝对是先了解法律规定3种夫妻财产制的内涵,可避免一旦真的「撕破脸」,自身权益受损。
9年后...劳保基金恐负债2000亿!不想沦为下流老人 专家建议4、50岁「中壮年世代」这么做
首先是「法定财产制」,特点在于将夫妻财产分为婚前财产与婚后财产,各自保有所有权,这也是最方便的夫妻财产制。既然将彼此财产分为婚前与婚后,各自拥有、管理,就不会出现债务人配偶财产被查封的怪象。
律师林俊峰指出,在法定财产制下,当夫妻关系消灭时,双方均享「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也就是说,婚后财产扣除婚姻关系产生的债务后,剩余部分应平分。若夫妻总财产是50万元,负债是30万元,离婚后夫妻剩下的财产为20 万元,每人可分配到10 万元。
算清分配财产后,若其中一方所持财产较多,须补足另一方不足的部分。如丈夫拥有14 万元,妻子只有6万元,丈夫要多拿4万元给妻子。特有财产,如继承、赠与等无偿获得的部分,则不列入婚后财产分配。
另两种制度为「共同财产制」或「分别财产制」。「共同财产制」指除特有财产外,夫妻财产或所得合并为共同财产,由双方共同管理;可约定由一方管理,但一方想处分共同财产时,要征求另一方同意。「分别财产制」则是夫妻各自保有财产所有权与管理使用权,财产属于个人,即使离婚,财产也不用平分。
林俊峰说,美国许多富商都和妻子签订「婚前协议书」规划财产。夫妻即使有婚前协议书,仍要依《家事事件法》向法院声请,由法官宣告为改用「分别财产制」,才有实质效力。
婚前协议不多见的另一个理由,跟东方人看待婚姻较为严谨有关。「一般人婚前多半一穷二白,收入还不多,且会被视为『还没结婚前,就准备要离婚』,所以很少人会在一结婚就启动协议,」林俊峰观察。
LESSON 2:要设立共同账户?
理财专家卢燕俐认为,婚后的前3个月务必记账,确认每月开销后,再讨论设立「共同账户」金额。例如,夫妻决定每月要存4万元,可平均分摊或收入较高者担负较高比例,最忌讳由其中一人承担所有家用。
卢燕俐有个亲戚的每月薪资可达7万多元,但太太因为月薪只领2万多,认为自己不必负担家用,却严格管控丈夫支出,一周只给丈夫300元零用钱。「他们为此闹到快离婚,太太后来才放宽标准为每周1,000元。现代社会已无『你赚的钱是我的,我的钱也是我的』这种传统观念,夫妻得共同努力,」卢燕俐说。
她提醒,生活中一定有意外开销,共同账户中至少要比正常所需支出再多存2~3成。例如每月计划以存款4万元支应当月支出,实际上至少要存下5.2万元(4万×30%=1.2万),才能应付突发状况。
设立共同账户后,该干涉另一半的私人花费吗?卢燕俐与丈夫选择「互不干涉」。她和丈夫约定,购买超过20万元的昂贵物品才知会另一半。
李柏锋则不开共同账户,采「高收入者负担高支出」、「讲究程度高者负责支出」两项原则,分配家用支出。「我太太负责支付小孩的治装费,我就出玩具和保姆费。收入较高者负责支付较昂贵的饮食费,较低者则负责全家的治装费,」他说。
LESSON 3:投资意见不合!
当彼此的投资取向不同时,依自己的标准干预对方是一大忌讳。卢燕俐的丈夫喜欢买期货或股票,她倾向投资外币、基金,丈夫就会说:「基金赚很慢耶。」卢燕俐听了当然恼火,毕竟投资赔钱,心情已经欠佳,对方再扮演「事后诸葛」指责,只会让人更难受。
任何投资都有赚有赔,不妨先理解另一半对报酬、风险是否有足够的认知和心理准备,赚钱时能够同乐,碰到失败也能共苦。「不要只会拼命骂另一半:『早知道就不要买』。『早知道』这种事真的不用讲,」卢燕俐强调。
LESSON 4:是否买房?
许多女性婚后希望买房,建立安定感,男性却认为付房贷牺牲生活质量,观念差异大,就容易吵架。
「最好在婚前就讨论,若女方坚持要买,男方认为压力太大,不如就别结婚,也是好结果。婚前就要先厘清彼此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卢燕俐建议。
一旦决定买房,其中一人的「数学得好一点」。若锁定1,000万元的公寓,需至少准备250万元自备款与装潢费,婚后开始设定买房时程。例如5年后买房,代表每年需存50万元;双方收入若无法支应,势必得延长买房时间,或持续租屋,像这类问题要摊开来讨论,才能避免未达目标又陷入争执。
LESSON 5:孝亲费给多少?
「孝亲费」是另一个让夫妻纠结的项目,无论支付与否、金额多寡,夫妻都可能陷入「孝顺」与「维持家计」的两难。「若真的要付,最好以『不影响夫妻生活质量』为最高原则,建议不超过月薪的2成,」卢燕俐说。
卢燕俐自己曾碰到的难题,不只是孝亲费。只要一有家族成员的经济出状况,她与丈夫就得借钱支助。「刚开始,我们都觉得可以处理,但不晓得洞有多大。这跟投资股票一样,得设定停损点,光是设定借款的停损点,我和丈夫就吵了很久,」卢燕俐透露。
她告诉丈夫:「你不但救不了兄弟姊妹,也会毁了这个家。」双方为此沟通好几年,彼此虽然都有让步,但问题始终无解。卢燕俐后来请长辈及朋友提点丈夫,他才总算体悟到不能无限度的借款,「如果我们没有解决,婚姻就很难走下去,」卢燕俐坦言。
LESSON 6:保险费谁付?
林俊峰指出,市面上虽有许多综合保单,但人寿险拥有的「保单价值准备金」,是属于付保费的「要保人」拥有,可列入「正财产」,离婚后也是属于付款人的财产。夫妻应该就此确认,既然属于出钱者的财产,应事前确认保费由谁负担,免得日后成为吵架理由。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事可吵,林俊峰透露他曾看过一对夫妻连20元的咸酥鸡被另一半吃掉,都要求对方还钱,「这不是爱钱,而是爱计较。」与其碰到钱事就锱铢必较,不如每半年到1年就好好讨论一下工作、收入、投资现况,并告知对方未来计划,确认彼此的认知在同一条在线。
尽管双薪家庭已是普遍现象,但未雨绸缪永远有必要。「是否能容忍另一半失业半年到一年?」李柏锋建议每个人都要自问。「若只是为了钱在一起,就愈容易因为钱而分崩离析,」李柏锋语重心长地说。夫妻就像家中的两艘船,应该各有稳定的航向,「无论是谁,都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和竞争力,才能减少家庭风险,让1加1大于2,」他做下结论。
- 上一篇:过敏疾病原因多 遗传、季节、情绪都相关 2018/10/8
- 下一篇:各项体检初次时间及周期 2014/8/22